动物学文献地名考证索引
Zoological Toponyms of China
动物学文献地名考证索引
Zoological Toponyms of China
文献地名
toponym
tautological place name
Toponymy(地名学):研究地名的起源、意义和变化的学科。
Toponym(地名):任何地理实体的名称,如城市、河流、山脉等。
Endonym(内名):当地居民使用的正式或非正式地名(如“Beijing”)。
Exonym(外名):外语中使用的不同于原地名的名称(如“Peking” 对于“北京”)。
Oikonym(聚落地名):用于指称城镇、村庄等人类居住地的名称(如“London”)。
Hydronym(水体地名):指河流、湖泊、海洋等水体的名称(如“Amazon”)。
Oronym(山体地名):指山脉、丘陵等地理特征的名称(如“Himalayas”)。
Choronym(区域地名):指大区域或地区的名称(如“Scandinavia”)。
Hodonym(道路地名):指街道、道路或通道的名称(如“Broadway”)。
Astionyms(城市地名):专指城市名称(如“Paris”)。
Tautological place name(重复式地名):指地名的不同部分含义重复,例如:
Mississippi River(密西西比河),“Mississippi” 在原住民语言中已意为“河流”。
Sahara Desert(撒哈拉沙漠),“Sahara” 本意就是“沙漠”。
Descriptive toponym(描述性地名):地名基于地理特征,如Rocky Mountains(落基山脉)。
Eponymous place name(人名地名):以人物命名的地名,如Washington, D.C.(华盛顿特区)。
Commemorative toponym(纪念性地名):为纪念某事件或人物而命名,如Victoria Falls(维多利亚瀑布)。
Transferred toponym(迁移地名):某地名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,如New York(纽约,源于英国的York)。
Folk etymology toponym(民间词源地名):地名的来源被误解或重新解释,如Bear Lake(可能原意与熊无关,但因误解而保留)。
Toponymic change(地名变更):地名因政治、文化或语言原因而改变,如Leningrad → Saint Petersburg(列宁格勒→圣彼得堡)。
Toponymic nationalism(地名民族主义):某些国家通过地名更改来强调本土文化,如印度将“Bombay” 改为“Mumbai”。
Decolonial toponymy(去殖民地名学):指去除殖民影响的地名变更,如津巴布韦(Zimbabwe)取代罗得西亚(Rhodesia)。
Dual toponymy(双重地名):同一地点同时使用两种官方地名,如新西兰的Aoraki / Mount Cook。
Resurrected toponym(复活地名):历史上曾废弃但被恢复使用的地名,如İstanbul(恢复前称为Constantinople)。
Ghost name(幽灵地名):地图上出现但实际上不存在的地名(有时为地图制作者故意添加以防盗版)。
Lost place names(消失的地名):因自然灾害、战争或废弃而不再使用的地名,如Atlantis(亚特兰蒂斯,假想的沉没城市)。
Demonym(地名相关族称):指居民名称,如“Melburnian” 指墨尔本人。
Macrotoponym(宏观地名):指大范围区域,如“Scandinavia” 或“Balkan Peninsula”。
Microtoponym(微观地名):指小范围地点,如村庄、小溪或街道名。
Ethnonymic toponym(族名地名):以民族、部族或族群名称命名的地名,如Deutschland(德国) 源自日耳曼部族。
Zoonymic toponym(动物地名):以动物命名的地名,如Eagle Rock(鹰岩)。
Phytonymic toponym(植物地名):以植物命名的地名,如Oakland(橡树地)。
Hagiotoponym(圣人地名):以宗教圣人或圣地命名的地名,如San Francisco(圣弗朗西斯科)。
Mythonymic toponym(神话地名):以神话或传说命名的地名,如Olympus(奥林匹斯山)。
Agrotonym(农业地名):源于农业相关词汇的地名,如Wheatfield(小麦田)。
Mineral toponym(矿产地名):以矿物或采矿活动命名的地名,如Silver City(银城)。
Hydrographic toponym(水文地名):特指与水体相关的地名,如Niagara Falls(尼亚加拉瀑布)。
Aeronym(天空相关地名):与天空或气象现象相关的地名,如Cloud Mountain(云山)。
Cosmotoponym(宇宙地名):以宇宙或天文命名的地名,如Moon Valley(月亮谷)。
Hybrid toponym(混合型地名):由不同语言元素组成的地名,如New Mexico(英语 + 西班牙语)。
Redundant toponym(冗余地名):包含多余信息的地名,如Lake Tahoe(“Tahoe” 在印第安语言中已经表示“湖”)。
Pleonastic toponym(冗词地名):与 tautological place name 类似,但更强调词的重复性,如Torpenhow Hill(Tor = Hill,Pen = Hill,How = Hill,即“三重山”)。
Elliptical toponym(省略地名):原名被简化的地名,如Los Angeles(完整的西班牙语名称是“El Pueblo de Nuestra Señora la Reina de los Ángeles”)。
Patronymic toponym(父名地名):以家族或个人名字命名的地名,如St. Petersburg(以彼得大帝命名)。
Metaphoric toponym(隐喻地名):基于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地名,如Red River(红河,因水含铁质而显红色)。
Palimpsestic toponym(重写地名):地名经历多次变化,类似于重写的羊皮纸,如Byzantium → Constantinople → Istanbul。
Anachronistic toponym(过时地名):由于历史原因,地名与现实情况不符,如Greenland(格陵兰,实际上大部分是冰雪覆盖的)。
Expatriate toponym(移民地名):由移民带入新地方的地名,如New York(来自英国的 York)。
Colonial toponym(殖民地名):殖民者赋予的地名,如Victoria(许多英属殖民地都有此名)。
Commemorative exonym(纪念性外名):外族以历史事件或领袖命名的地名,如Leningrad(纪念列宁)。
Etymological opacity(词源不透明地名):由于语言演变,地名的原始含义已经难以识别,如London(词源不明)。
Sociotoponym(社会地名):反映社会习俗或职业的地名,如Baker Street(面包师街)。
Politicotoponym(政治地名):因政治变动而改名的地名,如Myanmar(原 Burma)。
Linguistic toponym shift(语言变迁地名):由于语言演变,地名拼写或发音发生变化,如Peking → Beijing。
Toponymic resistance(地名抗争):当地居民拒绝官方更改地名,如Bombay vs. Mumbai。
Erased toponym(被抹去的地名):因战争、政治或自然灾害而消失的地名,如Atlantis(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)。
Invented toponym(人为创造的地名):新创地名,如Brasília(巴西首都,人为规划的城市)。
Commercial toponym(商业地名):公司或品牌影响的地名,如Googleplex(谷歌总部)。
Digital toponym(数字地名):因互联网地图或虚拟空间产生的地名,如Silicon Valley(硅谷)。
Tourist toponym(旅游地名):因旅游业发展而形成的地名,如Sunshine Coast(阳光海岸)。
Fictional toponym(虚构地名):出现在文学、影视或游戏中的地名,如Hogwarts(霍格沃茨)。